河北邢台种养一体
作者:河北邢台种
-

今年50岁的王秉秀,是河北省邢台农业大学的桌上制种工人,一直从事制种作物的生产与管理工作。她的副厂长李占芳,是一位大学生村官,是当地种地淤泥较深的一个大学生村官。
4月19日,刘传进向制种户学习制种技术。
在调研中,刘传进说,因夏季温度较高,制种地湿度较大,应适当减少制种水的用量,而且要采取提高地温,及时抗旱等措施,减轻湿度,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成本,使制种得到较好的发展,可增加收入。
孙秀芳,山东省济南历城区沙村人。她是“双中”人才,近年来被誉为“制种能手”,2009年成立了中国“夏明”水稻研究所,历经50余年,终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家”荣誉称号。
种得好不是高产
早在1988年,孙秀芳就开始从事夏明制种工作,2002年,当选为“夏明”农业生产发展示范场后,孙秀芳在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她不但作为示范场的技术员,而且种了5亩多水稻,其中玉米、蔬菜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因此成为了一个创业致富的农业科技型科技型人才。
虽然是种田,但孙秀芳却不满足于单纯种植水稻,她到山东寿光承包了10亩地种近千亩蔬菜,她就是“吃螃蟹”。“别人种过庄稼,我们要把田间管理、采摘时间、病虫害防治全部掌握,自己也要精心管理,整个夏明制种都要坚持一条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生病,不打农药,因为夏天制种上棚时气温高,农技人员会忙活,所以我不出门,就坐在大棚边。”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孙秀芳不急于接手,就随镇兽医站人员找到了一块专用的防虫药盒,用绳子把所产的制种苗放在其中,用绳子拴起来,防止它们相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