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实福种养合作社

作者:新化实福种 -
新化实福种养合作社
新化实福种养合作社成立于1995年,面积200亩,主要从事花生种植、大枣、核桃、梨等农作物种植和果树栽培,年产值约100万元。
合作社成立以来,社员自愿承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转让和互换的,积极探索确定了土地流转、互换等有效的流转途径,按照公平自愿的原则,盘活土地资源,实施“一户一社”的原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坚持和“一户一社”密切配合,逐步实现土地资源向高效经济作物和产业转移。
合作社的成立,除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外,必将进一步完善经济组织结构,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龙头示范作用,引导农户和合作社抱团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2012年,李海贤、杨道红、李挂红等5户社员,成立了安徽中诚奶牛专业合作社。从产前产中积累经验,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良种、化肥、农膜等物化投入使用到合作社,并坚持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种养大户+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推动联合体发展,同时牵头组建了大辛庄村、广海金丰有机优质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制定了“高产、高效、优质”的管理标准,以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农户的种养模式,即定期向社员提供良种、化肥、农膜等;也在产前、产后,将养殖场回收,分批次将绿色有机饲料投给社员使用;淘汰劣质肉牛、生猪,建立了繁育、饲养、防疫、流通、服务一体化的农资供应网络。经过三年的努力,合作社形成了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产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
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曹泽然说:“实行专业化经营,我们是企业的责任主体。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当他们得到农业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后,我愿意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这在原有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考虑到原来一些企业和一些生产主体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
如今,在合作社里,饲料生产环节基本上由农民自己供应,小区内设立了畜牧兽医、农资、畜牧兽医和屠宰加工、乳品深加工、食品冷链物流等畜牧类企业。如今,合作社服务外销基地2000多个,固定资产达50多亿元。
项目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快,我县在园区和全县范围内逐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标准示范园区、精品示范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截至2015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总数达70.56家,其中,小规模畜禽养殖企业1044家,肉牛养殖户7559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