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玉米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玉米种前十强)
作者:河南省玉米
-
.jpg)
1.1夏玉米是一种既耐热又耐低温的多作粮作物,一般播种后30~50天可出苗,适合秋播,株高90厘米。夏玉米的需水量,每公顷的种植面积约为550公斤。一般在齐苗后45~50天,植株进入穗期。此时玉米生长迅速,适温在12°C~15°C。管理上要求不脱肥,在玉米幼穗形成期,如遇干旱,应在傍晚进行浇水。
1.2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一般是在清明节前后播种,在小麦长到拔节前采收。每公顷产量在1300~1500千克,高产田块一般可达到1500~1700千克。小麦种植,在小麦收获前5~7天,应及时施入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千克、尿素20~30千克、磷肥50~60千克、钾肥30~50千克。小麦采收时,应该用草帘子盖住穗子表面,防止倒伏。在小麦抽穗时,有早衰现象的麦田应立即追肥。
1.3小麦收割后田间管理
小麦收割后,应立即进行追肥,每公顷施用尿素100~150千克,过磷酸钙60~75千克、钾肥50~75千克,有利于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旱能力。如果收获后,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应该及时排水。
2、小麦灌浆期的管理
从小麦灌浆期到成熟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为了保证小麦灌浆,此时小麦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每公顷可以施用尿素120~200千克,追肥应以浇水为主。每次浇水时都应该浇透。
在小麦灌浆期的追肥,应注意结合浇水进行,尽量不要大水漫灌,灌浆期每公顷可用尿素150~225千克,追肥后应进行浅中耕,破除土壤板结,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发育。
此期要特别注意氮的施用,如果施肥不当会造成贪青晚熟,还会使小麦更加容易感染上病虫害。
3、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对养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氮的需求量达到了高峰,这就要求麦苗后期及时补充氮肥,配合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规肥料、养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至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