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东港种花蛤滩涂违法

作者:AI创作 -
丹东东港种花蛤滩涂违法

大家好,丹东东港种花蛤滩涂违法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花蛤人工养殖情况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丹东东港种花蛤滩涂违法和花蛤人工养殖情况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杂色蛤滩涂养殖,进苗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 丹东哪里能自己挖蚬子
  3. 花蛤人工养殖情况

[One]、杂色蛤滩涂养殖,进苗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是山东半岛的,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杂色蛤海域滩涂养殖,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其中购进好的蛤蜊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几年,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在海域养殖过杂色蛤,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杂色蛤购进苗种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杂色蛤的苗种,不能简单的说大的好,或者小的好,要具体分析。杂色蛤的苗种,根据大小大体分成四个等级,从小到大分别是砂粒苗、白苗、中苗和大苗。实际养殖中,用的比较多的还是白苗和中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砂粒苗是最小的一类苗种,顾名思义就是像砂粒一样小,用数量来衡量的话,每斤能够有上万粒。这种苗种虽然单粒的成本很低很低,但是它太小了,对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强,成活率不能保证,而且养殖时间比较长,长到可以出售的商品蛤至少要两年时间。白苗,就是生长了半年左右的杂色蛤苗种,这一个级别的苗种,它的壳长度大概有0.5厘米左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了,从数量上看,每斤大约有1000到10000粒。可以说,这一类的苗种是性价比比较高的。白苗的生长期从播种到收获大概要18个月,也就是说,今年春季播种的话,明年的秋季就可以收获卖钱了。中苗,就是那些比白苗大一倍左右的杂色蛤苗种,外形尺寸在1厘米左右,从数量上来看,每斤大概300-1000粒之间。中苗从播种到收获,差不多12个月,比较多18个月就可以收获卖钱了。因此,从性价比上说,白苗和中苗的性价比比较高,也就是说,如果养殖成功的话,可以投入最少、产出比较多。大苗,在人们的实际养殖中选取的比较少,因为它的费用比较高,投入产出比低一些,而且如果是遇到环境变化,例如夏季高温或发生海苔,直接损失比较大。所以,投苗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往海里投放大苗。

首先,不管是本地苗种还是外地苗种,都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有所比较。如果能够同时买到这两种苗种的话,建议还是选取本地的苗种,哪怕是费用稍微高一点。因为,这些本地的苗总,对你本地的海域环境比较适应,而外地的苗种可能会因为海域环境的变化,影响它生长的速度。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们本地养殖户,有投放外地苗种的成功案例,您也可以借鉴。

其实,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不用过多思考,就能够做出决定,用野生的苗种。我们并不是说人工繁殖的苗种不好,一些人工繁殖苗种的产量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但是相对于野生苗种来说,还是它更适应海域野生环境。因为杂色蛤养殖在海域的滩涂上,虽然是养殖,但没有投放饵料,也没有使用任何的药物,完全在自然滩涂环境中生长。所以,野生的苗种的成活率,肯定要比人工繁殖的苗种高一些。确保了成活率,才能赚钱。

不同区域的滩涂,可能更适合投某一类苗种。如果您对承包的滩涂不太了解的话,就需要您与周边的养殖户进行沟通,听听他们意见。另外,还要根据您的承包时间长短,来决定购进什么样的苗种。如果你承包的海域滩涂,还有一年到期的话,那就要考虑投放一些中苗或者大苗,才能在到期前出货。如果投放的是白苗和小苗,滩涂一年到期后,这些杂色蛤还不到商品蛤,卖不上好价钱。

[Two]、丹东哪里能自己挖蚬子

〖One〗、1丹东獐岛,这是一个四面环海的海岛渔村,万亩环岛滩涂是水产养殖的天然沃土,盛产对虾、梭子蟹、海螺、海蛎子、杂色蛤、文蛤以及各种鱼类等,上百个品种,且以鲜活著称。每当退潮时,很多游客带着孩子提着小桶、小铲跑到岸边的沙滩或礁石上抓小鱼小虾,幸运的在沙滩上还能捡了大海蜇、大海螺等。地址: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

〖Two〗、2,东港市北井子镇海鹰村,每天都有百余位农民来到双峰岛沿海滩涂集体赶海挖白蚬子。

[Three]、花蛤人工养殖情况

花蛤养殖场地应选取交通方便、远离污染源且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底质稳定,含沙量为70%~90%,比重1.012~1.022,流速40厘米/秒~100厘米/秒的中、低潮区滩涂,或底质、水质条件适宜的围垦区内的池塘、滩地。养殖环境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已连续养殖多年的滩涂(或池底)需翻滩改良。翻出的泥沙经过潮水多次冲洗和太阳曝晒后,整平滩面,捡除敌害生物及杂物。易受洪水冲刷和泥沙覆盖的埕地要用芒草筑堤防洪,堤宽30厘米~40厘米,堤高出埕面20厘米~30厘米,以稳定埕面,防止种苗流失。

垦区内池塘、滩地养蛤,要做好堤坝、水闸整修,播苗前一个月,先排干池水,连续曝晒池底15天~20天,然后用漂白粉(含氯量25%~28%)全池均匀泼洒消毒,用量15公斤/亩~20公斤/亩。消毒后,用网目0.258毫米(60目)的筛网过滤海水,进水浸泡2天~3天,排干池水,并重复浸泡、排水2~3次。清塘后,进水深30厘米~50厘米,施肥(晴天时,每隔2天~3天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单位水体用量分别为0.5克/立方米~1.0克/立方米和0.1克/立方米~0.5克/立方米)培养基础饵料,使水色呈浅褐色,以利花蛤生长。

蛤苗按发生季节、外表颜色和个体大小分为白苗(壳长0.5厘米)、中苗(壳长1厘米)和大苗(壳长2厘米)。提倡放养大规格蛤苗。蛤苗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蛤苗的质量安全应符合NY5288的规定。要选取当日采收、含泥沙杂质少的蛤苗,而且每一批蛤苗,应大小均匀,无破损,健壮,活力强。

当天采收、当天运输、及时放养,遵守“通风、保湿、低温”三原则,防晒、防雨淋。车运时以竹篓装苗,每篓20公斤左右,以不满出篓面为宜。篓与篓之间紧密相靠,上下重叠时,中间隔以木板,防止重压死亡。船运时,舱内放置若干个用竹篾编制成的“通气筒”(高70厘米~80厘米,直径30厘米),苗种围着“通气筒”倒入舱中,以利于空气流通,防止舱底的苗种窒息死亡。

根据苗种规格不同,白苗一般在4月~5月,中苗在12月至翌年2月~3月,大苗在产卵之前(9月中、下旬)播苗。播苗方法建议采用湿播(又叫带水播),以提高播苗的质量与效果。

(一)抓补苗:播苗后要及时检查种苗分布情况,过密的要散开,过疏或局部发生死亡的应补苗。

(二)抓移殖:小苗一般撒播的潮区较高,经6个月~7个月养殖后,个体增大,摄食量增加,抗敌害能力增强,应移养到较低潮区,加速生长。夏季烈日暴晒,埕地较高的蛤苗要移殖到潮区较低处。

(三)抓防灾:易受台风、洪水、酷热以及漂油和其他污染物影响的养殖区,要做好防范和抢救措施。台风来临前要提早收获或移到安全海区养殖。洪水后要及时清理覆盖埕面的泥沙,集拢散蛤减少损失。

(四)防敌害:养成期间应经常检查,及时清除危害严重的敌害生物。鱼类敌害可用茶籽饼(用量5~8公斤/亩)捣碎泡水,均匀泼洒埕面。蟹、螺等敌害,可用网具或手工采捕清除。

垦区蓄水养蛤,要严防滤水网破损,可利用夜间灯光诱捕水中的鱼虾蟹等敌害生物或定期排干池水驱赶抓捕敌害生物。杀除浒苔,先将水位降至20厘米~30厘米,再用漂白粉全池泼洒,经6小时~10小时,引入过滤海水冲稀,然后把水排干,经2个~3个潮水反复冲洗,即可。

(五)繁殖基础饵料:垦区蓄水养蛤,要注意观察水色变化,晴天时每隔2天~3天施尿素0.5克/立方米~1.0克/立方米,使水色保持浅褐色。若水色变清、饵料不足时,可投喂豆浆作为代用饵料,单位水体用量为1克/立方米(以干豆重计)。

(六)专人管理:整个养殖期间,应认真做好生产记录。蛤埕要有专人管理,防止人为践踏和鸭群侵入危害,还应注意及时填平埕面,修补堤坝水闸等,以保障养殖生产安全。

应着重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种质、强化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加强花蛤产品的质量安全措施:

(一)选用的养殖场地、蛤苗和清池消毒除害用的药物以及肥料等,要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范的要求;

(二)养殖埕地和设施使用前应彻底整修消毒,有效控制病源菌的危害;

(三)蛤苗应采自渔业环境达标的养殖海区,必要时应先检测后采用,以保证蛤苗质量;

(四)提倡生态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五)防治病害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用药应符合NY5071的规定,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

(六)建立养殖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对育苗和养殖水源、养殖水体和投入品作全程监控检测,建立养殖过程的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以确保有关技术措施的准确、到位。

花蛤经1年~2年的养成,长到壳长3厘米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从3月~4月开始,直到9月花蛤繁殖期前结束。收获的花蛤质量应符合NY5288的规定。

关于蛤蜊的人工种植技术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海鲜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而蛤蜊既味道鲜美,费用又实惠,在市场上非常的畅销。

蛤蜊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蛤蜊一般就吃浮游生物、藻类等,

关于丹东东港种花蛤滩涂违法,花蛤人工养殖情况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