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蟹综合种养项目申报(稻虾种养项目工作总结)
作者:稻蟹综合种
-
.jpg)
稻田养蟹有哪些方式?
1、大稻田养蟹
蟹有锯稻壳、芦苇杆、稻草杆、稻粒壳等,其中锯稻壳优于稻穗,适用于育肥蟹。常见的大稻田养蟹方式有稻田养蟹和大稻田养蟹两种。
(1)稻田养蟹
在挖取稻田、培育鱼虾、提供饵料的基础上,施足有机肥作为基肥,于水稻收割后趁热翻耕入稻田,耘田、除草、施肥,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蟹在稻田中活动力强,稻田施足基肥可促进水稻早生快发,缩短养蟹时间。稻田养蟹,稻田的水位可在5厘米左右,不必灌水,虾晒背后,蟹由于饥饿,可跳入浅水区,这时施放饲料。大稻田养蟹,采用生料栽培时,可根据养虾的数量来决定用料量。每亩生料约为15公斤,一般采用河蟹专用配合料。配合料可用稻田的秸秆、杂草、塘泥、猪屎、鱼塘泥等,也可用猪屎、牛粪等。可直接种植一些新鲜的、干净的牧草。
3.田养蟹稻田的要求
(1)水位:淡水蟹的正常生长水位为40~60厘米,在适应性和耐低氧性上与其他蟹相同。
(2)水温:淡水蟹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0°C~32°C。
(3)溶解氧:淡水蟹对低氧要求较高,要保持一定的溶氧量。因此在淡水蟹苗种放养后,还需定期加注新水。一般在蟹种培育至3~4月,即水温达到25°C时,每亩每米水面加装4~5公斤鲜活的鳗鱼浆,或增加微孔增氧设备,以满足河蟹在溶氧较高的条件下摄食的需要。